去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俄羅斯一直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
不過,性別平權團體已經發起法律戰,而且看到一些成效。另一方面,關心性別平權的年輕人,在選舉時比較少出門投票,反而是價值觀保守的長輩,投票率比較高。
換句話說,如果政黨主張同婚合法化,不但拿不到什麼選票,還可能流失長輩的支持,因此自民黨不願意積極立法。不過,這部法案被性別平權團體批評內容和措辭太弱,沒有明文禁止歧視行為,也沒有罰則,只有宣示性的聲明性少數族群應該受到尊重,實質效果恐怕不大。根據日本金澤大學的網路民調,六、七成受訪者都不反對跨性別者使用符合性別認同的廁所。她因此向日本公務員最高人事機關請求改善,但沒有獲得同意,於是在2015年一狀告上法院,要求撤銷使用廁所的限制。異性戀者可以選擇要不要結婚,我希望同性伴侶也可以選擇,希望消除這樣的不平等,達到平權。
日本全國驕傲連線 婚禮策劃師(Hideto Sakurai) 2017年的NHK民調發現,有51%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有41%反對。根據2020年的NHK民調,高達7成受訪的日本民眾贊成修法,開放夫妻選擇不同姓氏的自由,大幅超過反對聲浪。前幾年同婚雖然合法了,但在文文心裡還是嚮往能被父親牽著手走在紅地毯上完成人生大事。
我跟你說,我已經跟班長登記我們同一組囉。我超訝異的,當時的我真的平凡到不行,居然會得到這樣一個風雲人物的注意,雖然在那之後我們也只有零星的交流,但已經是我枯燥升學生活中的一個亮點了。「恭喜你找到牽手一生的伴侶喔。這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小段插曲,會記這麼清楚,是因為後來文文寫了一張字條給我,說她很喜歡我的沉穩,也覺得我平時在班上的發言與舉動讓她印象深刻。
」 透過那一次的聯絡,我才知道文文後來的發展。無奈的是,經過幾次說服、爭吵,她的父母親還是堅決反對文文的另一半是女生。
不過我也告訴她,同居伴侶和實際做結婚登記的配偶,在身分上還是有很大的落差,不論是在財產分配或醫療決定上,最好都是用配偶的身分比較能夠給她們彼此更完善的保障。所以當文文來找我當她同組作業的夥伴時,我覺得受寵若驚。文文尷尬的對我笑笑,臉上掛著無奈的表情。後來文文選擇不結婚,和另一半彼此當「同」伴,一起好好生活,還養了一隻可愛的小狗,組成一個小家庭。
比起現在身旁很多姐妹淘,在中年過後婚姻開始進入瓶頸或陷入危機,文文其實還是算幸福的三、尼采列舉了希臘人、波斯人、猶太人、日爾曼人四個族群的價值取向,他們各自的道德標準、內涵各有不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後期,在台灣大學校園內外流行著兩股西方現代哲學思潮,一是存在主義,一是邏輯實證論。那是它的衝創意志的呼聲,凡是從最深處、最不尋常、最艱難處獲得自由,都是神聖的。
中西文化也是這樣,如莊子與尼采彼此的人生觀雖有巨大的差異,但也有許多觀點可以相互會通。羅素與莊子的會通:破除西方中心論與人類中心論 我們這一代是戰後生長的一代,自青少年開始,便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
二、不同的價值取向與道德觀念是創造意志的呼聲。我有生之年,多局限在校園生活。
所缺的,只是套住千頸怪獸的鎖鏈:所缺的是一個目標。先從〈一千零一個目標〉作為起點,在這詩篇中尼采是這麼說的: 查拉圖斯特拉曾遊歷過許多地方,見到了許多民族的善與惡。羅素《變動世界的新希望》主旨在於討論人與自然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並且在各種衝突中探尋和諧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有一個新的視野,作為大家合力追求的共同目標。」這話引起了我的無限共鳴,因而尼采的酒神精神便成為我衝破西方形而上學網羅以及宋明道統觀念囚籠的兩個面向。五、道德準則是人為設定的,並非所謂天啟的──「不是從天下降下來的聲音」。
直到接觸了尼采,我才體會到思想園地裡充滿著蓬勃的生命感。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尼采說:「西方傳統哲學注入了過多的神學血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羅素強烈譴責英美政府的侵略行徑。
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便提出美醜善惡的價值相對性觀點,如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官方將儒學的忠孝節義,由「移孝作忠」而狹化為「忠於領袖」。
學術圈裡,則道統意識的樊籬深沉地籠罩著人們的心思。而我在大學期間,課程則以西方哲學為主,從柏拉圖(Plato)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ndrich Hegel),每個哲學家所構造的龐大體系,最後都要抬出一個虛構的上帝,作為其理論的最後保證。文:陳鼓應 三全球視野下異質文化的對話 前面談到儒、道和名、道學派間進行的對話,接著要談在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如何進行對話。四、每一個民族所形成的不同價值判斷都基於四個重要因素:困苦、土地、天空及鄰族關係。
〈一千零一個目標〉所提出的價值判斷的多樣性,使人類能夠從一個新的視野來追求更高的目標,延續多樣的道德形態,尼采這一主張與莊子的齊物精神正相會通。在這世界上,查拉圖斯特拉還未曾發現比善惡更強大的力量。
在這種無所不包的思維籠罩下,讓人深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就我個人的學術理路,是由尼采而存在主義再到莊子。
尼采與莊子的會通:世界各民族道德形態與價值判斷的多樣性 這裡我先以尼采《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一千零一個目標》與《莊子.齊物論》作為基點進行論述,來察看中西文化在極大差異之中有其可以會通的觀點。」這是莊子對世界上各物的存在性及其獨特意義的肯定。
六、人類有千百個民族,就有千百種道德準則。由於蔣氏政權實施戒嚴長達三十八年,在高壓統治下,知識分子的言行往往成為鎮制力注視的焦點。時至今日我已有了一千個目標,因為我們有一千個民族。然而,各種不同的善惡判斷之間就會形成相互對抗,導致四分五裂,以致各民族之間出現了隔離、混亂的狀態。
道家思想自老莊開始便倡導價值取向的多樣性與道德判斷的多向性。那是記錄著他們超越自我的匾。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中西哲學自然觀的差異:天人合一論與天人分離觀的對顯 在人和自然的關係上,羅素說了如下這些富有現代意義的話: 現在我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有以驕橫代替順從的危險,這將導致更大的災難。
」(〈二章〉)莊子更闡揚齊物精神:不同的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萬物都有其各自生成的方式和獨特的生存樣態,如〈齊物論〉所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但是眾多殊異性的主體生命是可以相互會通、互為主體的,即莊子所說的「恢恑憰怪,道通為一」。